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在即,今年全球体坛又一盛会将在亚洲呈现。体育是超越文明和国界的人类共同语言,从北京冬奥会到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国家如何讲好全球体育故事?卡塔尔世界杯上有哪些中国元素?大型体育赛事如何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新社“东西问”栏目就此独家专访中国驻卡塔尔大使周剑。
视频:【东西问】周剑:从北京冬奥会到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国家如何讲好体育故事?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卡塔尔世界杯“中国元素”极为突出
中新社记者: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是全世界球迷的盛大节日,您如何看待本次世界杯和其中体现的中国元素?
周剑:卡塔尔世界杯上的中国元素和中国贡献极为突出。中国铁建承建的卢赛尔体育场成为卡塔尔地标性建筑,中国电建承建的太阳能光伏项目为世界杯源源不断地输送绿色能源,1500台宇通新能源客车为各国球迷提供高效绿色通行。产自中国的足球周边、饰品、纪念品装点了大街小巷,给卡塔尔披上一身节日盛装。
引人注目的是,两只可爱的大熊猫在世界杯前抵达,成为增进中卡友谊的使者。可以说,中国元素为卡塔尔世界杯作出了重要贡献,加深了中卡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夯实了两国合作的民意基础,为中卡关系大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旅客在哈马德国际机场内的2022年世界杯纪念品商店中挑选纪念品。崔楠 摄中新社记者:中卡体育领域交流合作已久,今年初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示愿同中方加强体育等人文领域合作。中卡两国有何共通的体育基因?依托“后冬奥”合作和本届杯赛,两国还能在哪些方面开展合作?
周剑:体育交流是中卡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人民都热爱运动,两国都积极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开展体育合作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面对一些势力对北京冬奥会和卡塔尔世界杯的攻击抹黑,中卡两国相互支持、相互声援。今后我们也将共同反对体育领域的“有色眼镜”和双重标准,将体育无国界的精神发扬光大。
卡塔尔世界杯倒计时广场上,各参赛国国旗迎风飘扬。富田 摄明年亚运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2030年亚运会也将落户卡塔尔,相信今后我们还将继续举办更多重大体育赛事,双方可在赛事申办、组织、筹备、安保、宣传等领域加强相互支持与合作。
双方还可在人员互访、运动员培训、产业运作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许多中国籍乒乓球教练在卡塔尔国家队执教,为卡乒乓球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卡塔尔在足球青训、球员归化、国家队建设、联赛运营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和独特做法,中方愿在足球领域同卡塔尔开展交流合作。
卡塔尔多哈,世界杯部分执法裁判在卡塔尔体育俱乐部进行赛前模拟执法训练,三名中国裁判马宁、曹奕、施翔在训练后与FIFA工作人员沟通。崔楠 摄体坛进入“亚洲时刻”,要展现亚洲风采
中新社记者:这是男足世界杯史上第二次来到亚洲国家,让世界更加了解这颗“波斯湾明珠”。除赛事外,本届世界杯独特文化也引人关注。如何看待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在文明互鉴方面扮演的角色?您希望中国球迷体验到一届什么样的足球世界杯?
周剑:体育是超越文明和国界的人类共同语言,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到团结的旗帜下,为着共同的目标不懈奋斗。大型体育赛事是人类追求自我超越的竞技场,是不同国家民族展现自身文化的大舞台,也是各国人民民心相通最直接、最广泛、最富有激情的媒介。
通过参与一届大型体育赛事,我们不仅能体会竞技体育之美,也能了解一条发展道路,欣赏一种文明形态,品味一种生活方式,分享一份真情实感,更加深刻地感悟尊重与交流的价值,这正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应有之义。
今年初,在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卡塔尔世界杯也将盛大开幕。我相信,北京冬奥会和卡塔尔世界杯的成功不仅是体育的胜利,更是团结的胜利,将为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发挥重要作用,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擎起团结与合作的火炬。
我也希望中国球迷通过本届世界杯,了解历史悠久的阿拉伯文明,感受海湾地区的独特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以及自由奔放的阿拉伯足球风格。
球迷在卡塔尔世界杯倒计时广场上参观游览。富田 摄中新社记者:北京冬奥会和卡塔尔世界杯作为今年世界体坛两次盛会,均由亚洲国家主办。您认为面向世界,亚洲国家如何共同讲好体育故事?
周剑:近年来越来越多重量级体育赛事在亚洲举办,世界体坛进入“亚洲时刻”,这反映出亚洲正在成为发展与合作的高地,以更加昂扬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发出亚洲声音。亚洲国家要以世界杯、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为契机,积极讲好亚洲故事,展现亚洲风采。
我们要讲好亚洲热爱和平的故事。亚洲文明素有以和为贵的传统,我们将以体育为契机,增进友谊、消除隔阂,坚持各国和睦相处、真诚相待,支持彼此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霸凌行径,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们要讲好亚洲携手发展的故事。亚洲复兴繁荣的洪流正奔涌而出,我们将以体育为平台,坚持开放包容,锚定发展振兴,加强互利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反对“脱钩断链”,促进经济融合发展,让亚洲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
我们要讲好亚洲包容相亲的故事。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我们要以体育为桥梁,加强包容互鉴,弘扬亚洲价值观,反对将体育问题政治化,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制造分裂对抗,反对对非西方文明的歪曲和抹黑,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一名女孩展示在手背上绘制的大熊猫。11月17日,在世界杯开赛前夕,首对中国赴卡塔尔大熊猫“京京”与“四海”正式与当地民众见面。富田 摄卡塔尔收到“大礼”,大熊猫“驻外”适应得很好
中新社记者:本届世界杯决赛场地卢赛尔体育场由中国企业建造,这座场馆何以成为“中国建造”的一张海外名片?
周剑:卢赛尔体育场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建造”在卡塔尔乃至中东地区的标志性项目。
卢赛尔体育场将举办本届世界杯的决赛和闭幕式等重大活动,见证捧起大力神杯的历史性时刻。可以说,它是卡塔尔世界杯最重要的场馆,是卡塔尔的“鸟巢”,其顺利竣工是中国为卡塔尔世界杯献上的“中国大礼”,彰显了中国对世界杯成功举办的坚定支持。
2022卡塔尔世界杯卢塞尔体育场外景。富田 摄承建卢赛尔体育场是中国企业首次以总承包身份参与世界杯体育场建设,实现了高水平设计和高质量建设的完美融合,是中卡务实合作中份量最重、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项目,为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树立了典范。
卢赛尔体育场去年就登上了新发行的10卡塔尔里亚尔纸币。此外,卡塔尔中央银行11月9日推出卡塔尔世界杯特别版纪念钞,卢赛尔体育场再次登上这套货币,足以显示卡塔尔对卢赛尔体育场的高度认可。
卡塔尔货币里亚尔上,印有2022卡塔尔世界杯卢塞尔体育场外景。富田 摄中新社记者: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前,两只大熊猫“京京”和“四海”抵达多哈。中卡大熊猫合作研究有何特殊意义?“京京”和“四海”“驻外”的日子过得怎么样,能否分享一些趣事?
周剑:两只可爱的大熊猫已于10月19日抵达多哈,这是中卡关系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中卡大熊猫合作研究是习近平主席与塔米姆埃米尔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是海湾地区首个此类合作项目,展现了两国元首对中卡关系的高度重视。
大熊猫是中国国宝,抵卡之际正值卡塔尔世界杯举办前夕,承载着中国人民对世界杯的美好祝福,为世界杯成功举办增添了中国元素。大熊猫的到来必将加深两国人民的真挚情谊,成为中卡友谊新标识。
据我所知,它们适应得很好。“京京”性格偏外向,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环境。“四海”性格偏内向,适应程度也已达到80%至90%。完成21天的隔离检疫之后,两只熊猫已于11月9日开始到外展厅适应环境,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京京”特别喜欢新家的水池,“四海”喜欢新家的大树。
有趣的是,它们虽然已经“驻外”了,但却还是只认四川口音。饲养员用普通话叫它们的名字,它们不理不睬,而用四川乡音一声呼叫,就听话地跑过来。卡塔尔工作人员在照顾好熊猫饮食起居的同时,还在努力学习四川话。我想,这也是大熊猫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佐证之一。
11月17日,在世界杯开赛前夕,首对中国赴卡塔尔大熊猫“京京”与“四海”正式与当地民众见面。富田 摄中卡要做民心相通的好榜样
中新社记者:明年中国和卡塔尔将迎来建交35周年,双方应如何深化共建“一带一路”与“2030国家愿景”对接,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中卡共建命运共同体,对地区和全球有何意义?
周剑:未来五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卡塔尔推动实现“2030国家愿景”的重要阶段。我们要以明年中卡建交35周年为契机,推动中卡关系开启新征程、再上新台阶。
我们要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好兄弟。政治互信始终是中卡战略伙伴关系的鲜明底色。我们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支持彼此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我们要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中卡产业资源互补、发展理念相近、利益融合紧密,我们要加快全球发展倡议在卡塔尔落地,构筑长期稳定的中卡能源伙伴关系,鼓励更多中国企业赴卡投资兴业,欢迎卡方加大对华投资。
我们要做包容互鉴、民心相通的好榜样。中方愿同卡方共同努力,扩大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合作,为中卡文化合作打造新平台。反对“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我相信,中卡共建命运共同体必将为饱受战火袭扰的中东地区和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必将鼓舞国际社会携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受访者简介:
周剑,1968年生,河南固始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硕士。1995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先后担任外交部亚洲司科员、三秘,中国驻新加坡共和国大使馆三秘、二秘,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二秘、副处长,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参赞兼处长,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副巡视员,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副司长,2019年7月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卡塔尔国特命全权大使。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中新社记者:邢翀)
李合亮: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乡村振兴、人民至上、高等教育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合亮: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合亮认为,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之一的中国式现代化,其核心要义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从共同富裕的内容来看,强调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时,实现作为上层建筑的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从共同富裕的过程来看,财富的创造与分配是贯穿其中的两条主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体两面;从共同富裕的目标来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描绘的人类社会最崇高的奋斗图景。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首先,需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一百多年奋斗征程不断昭示我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的永恒追求和奋斗目标。其次,健全完善实现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持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注重以民生建设为导向的社会建设,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后,以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推进共同富裕。善于从党的一百多年奋斗历史中汲取养分,汇聚不竭前进力量,强化推进共同富裕使命担当。 摘编自《光明日报》 【胡海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胡海良表示,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0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 【郑有贵: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有贵指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第一,以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要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产业园区建设、特色小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产业集聚和人口聚集互促的产城融合发展,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第二,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集聚乡村产业发展动能。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一方面,要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另一方面,要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资本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又要防止把农户从产业链中挤出来。第三,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需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力争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取得成效。 摘编自《经济日报》 【马德坤:新时代践行“坚持人民至上”重在创造】 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德坤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梦想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努力的方向,也是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所作的努力一直都是指向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坚持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人民至上。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需要密切联系群众、筑牢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关键。一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要筑牢公平正义。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使人民利益得到充分维护,公平正义得到充分彰显。三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人民至上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指向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刘晟: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广东药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刘晟指出,高校是人才培养主阵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作用,以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科技、人才支撑。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制度优势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把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求,围绕大学的主要职能,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打造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需求为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二是勇攀科技创新高峰,不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聚焦“四个面向”,瞄准高峰、基础、前沿、新兴、交叉领域布局一批战略性、储备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从源头、过程、评价到运用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营造宽松、多元、竞争、有序的科技创新环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立足高校所在区域发展特点和自身学科优势,加速汇聚高质量创新资源,推进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创新突破。三是努力培育时代新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强化高校人才自主培养的战略规划。把国家所需和学校所能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加强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按照新阶段新要求深化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改革;锻造高校人才自主培养师资队伍,建立完善人才引进、交流和专业化学科梯队发展等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氛围。 摘编自《南方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